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两个节日相对来说,寒食节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还有人不知道寒食节是什么节日,那么想要了解关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以及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演变来的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起来哦!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古时“清明节”与“寒食节”在时间上的关系是: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现在二者已经合二为一了。
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据传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演变来的吗
在这个节日里传统上人们不生火,不吃热食,而是吃冷食或生食。这个传统源自一个故事。大约在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叫重耳因权力争斗而被迫流亡在外。他的一位大臣叫介子推始终追随他的脚步,不弃不离。有一次,重耳无食可吃,饿得发昏,介子推便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救活了主人。
19年后重耳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到了晋国,并成为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他遍赏所有当年追随他的人,却唯独忘了他最忠诚的大臣介子推。有人提醒他后,他立即派人寻找他,但得到的报告却是他拒绝赏赐并背着老母亲逃到山里去了。
在几次搜山无果后,国君下令烧山,以期逼他出山。但大火过后,国君找到的却是他和他母亲蜷曲在一个烧焦的柳树旁边的尸体。深受感动和深感悲痛的晋文公便下令全国这一天不得生火,大家以吃冷食来纪念这位忠诚而又高尚的大臣。所以,清明节在民间又叫寒食节。
事实上,寒食节在过去是一个独立于清明节的节日,它的日期通常比清明节早一天。现在尽管两个节日已合并为一,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清明节中寒食节的色彩,比如清明节扫墓很可能就是源自当年晋国纪念介子推的传统。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一、时间。
1、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曾经,寒食节在中国民间是第一大祭祀之日。
2、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寒食节之后。
二、功能。
1、寒食节,是民俗节日,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置,有怀旧悼亡之意。
2、清明节,是农耕节气,这时雨水明显增多,大地呈春和景明之象,有求新护生之意。
三、来源。
1、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置的节日。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2、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据传,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纷纷效仿,沿袭至今。
四、活动。
1、寒食节,开始活动只有禁烟火、吃冷食,后来增加了祭祖、蹴鞠、荡秋千和斗鸡等。
2、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玩、插柳、蹴鞠、打马球、吃青团、吃田螺和放风筝等习俗。据说,清明节一些强身健体的运动,是为了防止寒食节吃冷食伤身体而举办。
以上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相关内容,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多多了解并没有什么坏处,还能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何乐而不为。
标签: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