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即将到来,对于节日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上巳节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么上巳节到底是什么节日,以及上巳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上巳节是什么节目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和风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前往水边,进行祓除畔浴、踏青郊游、祭祀宴饮等一系列活动。还会有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称之为曲水流觞。
祓除畔浴
所谓“祓除畔浴”,就是人们结伴来到水边,用兰草清洁身体。因为兰草有独特的香气,古人便将其视为灵物,认为可以驱除邪气,带来吉祥。
曲水流觞
这个传统风俗,相传来自于周公。据《续齐谐记》中记载: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云“羽觞随流波”。当初周公想修筑都城洛邑,可是又不知道把城址选在哪里,怎么办呢?于是他就把一种外形像小船的酒杯,古人称之为“羽觞”,放到流水里去。这就是最初的曲水流觞,取义“羽觞随流波”。
到了两晋年间,谢安、王羲之等一帮文人,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又玩起了周公传下来的这个游戏。具体就是在溪流的上游,放置一个酒杯,然后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到谁面前,谁就拿起酒杯来斟酒喝,并且还要赋诗。这就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记录的“曲水流觞”,后来便成为文人相聚时的一件雅事。
男女幽会
其实上巳节,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一点在《诗经·郑风》中,有一篇名为“溱洧”的诗篇,描写的就是郑国上巳节这一天,一名女子邀请男子出游的故事。诗圣杜甫在《丽人行》一诗中,也对上巳节做了如是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看来在唐朝的时候,上巳节还是相当热闹的。尤其是少男少女们成双结对,在河水边或郊外游春,或驻足观赏,一个个体态轻盈,风姿卓越。
包五色糯米板
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和仫佬族等到民族中间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活动。据考证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列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
“打扁担”是广西壮族民间流传千年的原生态舞蹈,当地各族群众通过“打扁担”活动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以上就是上巳节是什么节目相关内容,看完这篇文章想必大家对于上巳节一定有所了解了!
标签: 上巳节是什么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