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懂得玄学的朋友们,可能对于这些更是极为了解的,根据历史记载,天干最晚在西夏已经出现,十天干分别代表了一到十个数字,甲代表一、乙代表二,但是正是将这十个符号命名为天干、应该和地支有关,干为主干,支为分支,商朝开始把十天干沿用下来,出现于天干与地支配合使用。那么天干五行是什么意思?天干五行是怎么划分的?
天干五行是什么意思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十天干:
何为地支?
地支共12个,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故事联想:一个孩子(子)看见一只丑银猫(丑、寅、卯)在城市(辰、巳)无畏(午、未)地奔跑而出,神游四海(申、酉、戌、亥)。
何为五行?
所谓"五行",《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在古代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有"运行"之意,所以"五行"含有"变动、运转"这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倘若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五行"并不是说"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念。随着“五行”学说影响的扩大,辐射到了诸如内丹、饮食、医学、音乐、术数、地理等方面。如“五行主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行主五官”(耳、鼻、口、眼、形)、“五行主五色”(青、赤、黑、白、黄)、“五行主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行主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行主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行学说在我国历史上,直至现代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在教义上,“五行”又常与“阴阳”相对举。故世人常说:懂的“阴阳五行”之道,尽矣!
天干五行是怎么划分的
甲乙五行属木,属东方。寅、卯、辰也是东方,是青龙的形像。
丙丁五行属火,属南方。巳,午,不同属南方,为朱雀之象。
庚辛的五行属于金,属于西方。申、酉、戌也属于西方,是白虎之象。
壬癸的五行属于水,属于北方。亥、子、丑也属于北方,是玄武的象征。
自己的五行都属于土壤,属于中心。辰、戌、丑、不同属中心,为勾陈、蛇之象。
天干承载着天道,地支承载着地道。在天成象中,在地成形,在人成运的天道和地道决定人道,所以设置天干地支来适应乾坤人事的运气。
乾坤定位,干支定时空,时空定世界。
天干象乾坤支象地,万物虽生长在地上,但万物的兴衰却离不了天。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结合,形成了六十甲,六十甲用来阐述天地人。
根据参考文献记述,远古时期已经有了天干地支,其中12个分别象征了每年12个不同的月令、时令。
天干地支,是易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许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识的。每个天干或地支,都收集了世界上一切不同的信息,具有无限的延伸意义。了解天干和地支,应从多个角度,从根本上进行剖析。了解了天干地支的本质意义,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在易学中的应用。
标签: 天干 五行